曾俊峰,刘 浩.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[J].中国脊柱脊髓杂志,2018,(9):854-857. |
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|
中文关键词: |
中文摘要: |
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。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(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,ACDF)是治疗颈椎病的传统经典手术方式,具有操作相对简单、临床疗效好、适应证广等优点。近年来,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(cervical disc artroplasty,CDA)的运用增加。该术式可达到传统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,同时具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,延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等优点。异位骨化(heterotopic ossification,HO)是指在非正常骨结构中形成的成熟板层骨组织,为病理性改变,常发生于关节周围的皮肤、皮下、肌肉及纤维组织中。HO为髋、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。Parkinson及Sekhon于2005年首次报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发生HO。国内外文献报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HO的发生率由7.7%~94.1%不等。引起HO发生率的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假体类型、随访时间长短、手术技术及患者个体差异等。目前看来,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HO并不影响临床效果,但其可影响手术节段活动度,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期望结果不一致。尽管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HO发生机制尚不明确,为探究如何预防、减少HO的发生,国内、外学者对HO影响因素方面已有不少报道。作者就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HO分级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。 |
Research progres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eterotopic after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|
英文关键词: |
英文摘要: |
|
投稿时间:2018-05-14 修订日期:2018-06-18 |
DOI: |
基金项目: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3750 |
全文下载次数: 2213 |
查看全文 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